马原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

  1.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工具
  2.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4. 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意识的能动作用

  1.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2. 意识具有创造性
  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

    同一性作用:

  •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作用:

  •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的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性力量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启新的量变
  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

  1. 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 经过思考,将感性材料处理加工,形成概念和理论体系

为什么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什么是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例:王莽新政

  •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物质生产方式及其二者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科技革命的作用

  1.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 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

人民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们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为什么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2.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为什么会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3.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需求,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

  •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
  • 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消极影响: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风险

如何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
  3.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如何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坚定理想信念的做法

如何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并受到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1.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通过国家干预、社会福利政策、科技创新等手段,资本主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延长其存在时间。
  • 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在全球范围内成熟。虽然部分国家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占据主导地位,国际资产阶级的力量仍然强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需要长期的世界范围内的斗争。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要求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足以实现“按需分配”。然而,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与这一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需要通过长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建设来逐步实现。
  • 社会关系和人的思想觉悟的变革需要时间。共产主义社会不仅要求物质条件的成熟,还需要人们摆脱私有观念,形成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过程涉及深刻的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 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渗透甚至颠覆,必须长期坚持斗争,维护自身发展安全,同时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这一过程必然是长期的、曲折的。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这一规律,既保持理想和信念,又坚持实事求是,在长期奋斗中推动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迈进。


马原
http://2819461143wp.github.io/马原/
作者
cwdp.sky
发布于
2025年6月1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