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课)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 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是商品经济的高级或发达状态
(目)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历史条件: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分工: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出现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所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目)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离开了它商品就不复存在。
使用价值:指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社会的需要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的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相互比较。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除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要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统一性:作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创造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性:反映了劳动的不同属性,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目)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了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了价值的大小由上面决定。